老铁们,大家好,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黄帝内经冬季养生大法和《黄帝内经》冬季养生的相关问题不太懂,没关系,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黄帝内经冬季养生大法以及《黄帝内经》冬季养生的问题,文章篇幅可能偏长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,下面一起来看看吧!
《黄帝内经》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温”。“精神内守,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;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?”所以,冬季养生也是很重要的。俗话说得好,“冬令进补,来春打虎”。
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。”——立冬后的三个月,冬者终也,剧终、结束、终点。一年一循环,春开始、夏到高点、秋收敛、冬结束。闭:关起来,藏:把身体藏起来、把心神藏起来。
“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”——水结冰,地冻裂,这种条件下就不要扰动身心内的阳气了。冬天早睡晚起跟着太阳走。有意识的闭藏,不暴露。
“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”——伏:弯下腰,不站着。匿:隐藏起来。私:公和私是相对的,在关爱自己的情况下才可以更好的关爱他人。冬天是整理自己,不张扬,不外露的季节。一天的冬天是晚上,是人体的自我修复时间。回味自己一年中的得失。若:好像是,意思是得失是结合自身情况看的。
“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”——严冬残酷无情,生机很少,人需要去寒就温。皮:身体的表皮,肤:皮下脂肪。避免皮肤外泄阳气来去寒就温。
“使气亟夺,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”——冬天树叶凋零,但也有松柏长青,但还是要看自己的情况。与天地之气对抗、违背自然之道是不可取的。顺应冬气,是养精蓄锐之季,是进补之季。
“逆之则伤肾,春为痿厥,奉生者少。”——违反冬季养藏之道,还在开泄,是在漏精。冬对应肾对应水,春对应肝对应木。伤肾则因水生木不足而肝伤而萎。冬可通过猪肉等进补肾阴。红烧肉
黄帝内经》说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”。从立冬开始,就意味着进入了冬季。冬季包括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等6个节气。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黄帝内经里面的冬季养生知识,供大家参考。
法则
经常通风
冬天天冷,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,这是很不好的习惯。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,让空气对流外,晚上应开小气窗通风。人体细胞白天分泌高浓度的环磷酸腺苷,可以增强细胞功能;晚上则分泌高浓度的环磷酸鸟苷,具有减弱、抑制细胞功能的作用。深夜时人体抵抗力下降,对虚弱、患病的人要加强监护,观察呼吸、脉搏是否正常,以利及时采取措施救治。
多吃坚果
冬季,各种坚果纷纷登场,平时多吃一点,对身体具有很好的补益养生作用。由于产量最大、分布地区最广、营养口感俱佳,榛子、核桃、杏仁和腰果是所有坚果中的佼佼者,被誉为“世界四大坚果”。***坚果油性较大请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选择***
多吃萝卜预防疾病
在我国很多地方,都流传着“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劳医生开药方”这样的谚语。萝卜具有很强的行气功能,还能止咳化痰、除燥生津、清凉解毒。郑板桥有一幅养生保健联也提到过萝卜与茶:“青菜萝卜糙米饭,瓦壶天水菊花茶”,萝卜的养生、保健、药用效应与茶有着相融之处。
养生家提出,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。如我国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及腊月初八吃“腊八粥”的习惯,常吃此类粥有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。此外,还可常食有养心除烦作用的小麦粥、益精养阴的芝麻粥、消食化痰的萝卜粥、养阴固精的胡桃粥、健脾养胃的茯苓粥、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。
做好进补
冬令进补时,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,最好先做引补,就是打基础的意思。一般来说,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、花生仁加红糖,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,用以调整脾胃功能。
如果经常感到四肢无力、精神疲乏、讲话声音低微、动则出虚汗,这大多属于气虚。可选服人参、党参、太子参、五味子、黄芪、白术或者党参膏、参花膏等益气药物;食品有黄豆、山药、大枣、栗子、胡萝卜、牛肉、兔肉等。面色枯黄、口唇苍白、头晕眼花、心跳乏力、失眠、耳鸣心悸的人,大都属于血虚。可选服阿胶、桂圆肉、当归、熟地、白芍、十全大补丸和滋补膏等养血药,食品有酸枣、龙眼、荔枝、葡萄、黑芝麻、牛肝、羊肝等。
冬至艾灸的原理解析:
1.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,则身体健康,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。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,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。
2.调和气血气是人的生命之源,血为人的基本物资,气血充足,气机条达,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。艾灸可以补气、养血,还可以疏理气机,并且能升提中气,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。
3.温通经络经络是气血执行之通路,经络通畅,则利于气血执行,营养物质之输布。寒溼等病邪,侵犯人体后,往往会闭阻经络,导致疾病的发生。
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,温暖肌肤经脉,活血通络,以治疗寒凝血滞、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。
4.扶正祛邪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。人的抵抗力强,卫外能力强,疾病则不易产生,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,如大椎、足三里、气海、关元等,可以培扶人的正气,增强人防病治病的能力,而艾灸不同的穴位和部位可以产生不同的补益作用。无论是调节阴阳、调和气血,还是温通经络,扶正祛邪,艾灸对人体起到了一个直接的或间接的补益作用,尤其对于虚寒证,所起的补益作用尤为明显。正是这种温阳补益,调和气血的作用,帮助人们达到防病治病、保健养生的目的。
冬季是生、长、化、收、藏的最后一个环节,就是“养藏”。
让心情保持平静,外表不露声色,这个时候还应当要注意保暖和躲避寒气,不要让皮肤轻易的开泄而出汗,以免阳气散失。
上面这些就是适应冬季“藏”这个节气的特点的养生方法,如果违背了这个方法,就会伤害到肾脏,到了春天就会发生“痿病”和“厥病”。
“痿病”和“厥病”就是手足软弱无力而逆冷这种情况。
因为冬季是春天的基础,“冬藏”好了之后,春天才能生发。
如果冬天没有很好的藏精、藏阳气,就相当于植物没有根一样。到了春天应该发芽,应该生长的时候却生长不起来了,就会发生“痿病”和“厥病”的这种病症。
冬季怎样顺应自然规律?
(1)晨炼要点——“必待日光”
(2)心态要求——“若有所得”
(3)饮食安排——“去寒就温”
(4)适量运动——“无泄皮肤”
(5)应时调摄——“补益肾元”
冬季养生宜早睡晚起
《黄帝内经》说,冬季三个月,宜早睡晚起。冬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,此时讲究养藏进补。
应早睡晚起,等到日光出现再起床;使情志埋伏、深藏;远离严寒之地,靠近温暖之所,不要让肤腠开启出汗使阳气大量丧失。
这是顺应冬气、养护人体、闭藏机能的法则。
冬季养生注意足部保暖
冬季穿衣要做到轻、软、暖、舒适,所谓寒从脚入,足部受寒势必会影响内脏,脚离心脏最远,血液供应不足,因此脚的皮温最低,足部的保暖显得尤为重要。
故冬季应着透气性好的棉鞋和棉袜,并经常烘晒以保持鞋内的干燥。
中医认为足部是人体阳经和阴经的交接地,分布有300多个腧穴,对全身的气血运行起到重要的作用,每晚睡觉前用热水泡脚可以舒筋活络,促进气血运行。
冬季养生注意滋补肾脏
冬季天寒地冻,人体的血液循环随之减慢,中医认为寒邪强盛易伤人体的阳气,因此冬季养生重在滋阴潜阳,尤忌生冷之物。
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有言:“肾主冬……肾欲坚,急食苦以坚之”。《四时调摄笺》中讲到:
“冬之时,饮食之味,宜减咸增苦,以养心气。冬月肾水味咸,恐水克火,心受病,故宜养心”。
冬季滋补以养肾为先,饮食上应注意肾脏的调养、热量的补充,冬季要少食咸味,以防肾水过旺从而影响心脏的功能。可以多食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,增强肾脏功能。
END
好了,关于黄帝内经冬季养生大法和《黄帝内经》冬季养生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,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!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