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眄南京:找你千遍不厌倦 | 袁送荣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

  天女散花二胡曲谱   南京博物院 网络图   文 | 袁送荣   (一)又见乡情升起   首次去南京是十年前,我专程采访曾国藩弟弟曾国华的孙女广宁老人,为散文集《富厚堂的心灵》寻找依据,佐证史实。回来后写了四篇相关文章,一篇是《莫愁湖畔有名媛》,那时候广宁老人居住在莫愁湖边一栋高楼。湖美,美就美在它纪念的是莫愁女;人美,美就美在她乃大家闺秀,自是名媛。可惜湖在楼在而昔人已不再在。老人仙逝已几年,联系曾氏此脉的“脉络宁”因此“短码”。老人家当年颤颤巍巍抖落满心欢喜写的那句“白玉堂我的老家,我很想念你”只能成为绝唱,专门题给我的“不成名,便成家”也因我的碌碌庸俗而名不成家不就。   另一篇写的是广宁老人的小儿子魏诗煌,盛誉于世的金陵“猫王”。魏老师画猫真是一绝,世上所有的猫种,以及猫的所有风情,乃至猫的奇异志趣,都在他的窍牖中画笔下异维呈现,千百个,千百个样。卷面素雅整洁,猫的眼神所到之处,荡涤了一切杂念。“魏猫猫”的猫,难有笔下超越的可能。   再一篇是写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曾昭燏先生,一位不嫁男儿“嫁”文博,不去台湾留南京的曾氏后裔,曾国藩大弟曾国潢的长曾孙女,万宜堂走出来的“荷叶姑娘”。二哥曾昭抡是化学家,新中国第一批院士。而今“两弹一星”言必朱光亚、钱学森、邓稼先等,但应该看到,作为这些“弹星”的老师,曾昭抡是不可遗忘的忠实“探照”。曾昭燏留学本可不回国,解放前夕亦可前往台湾,可她不想离开她的“南博温”和博物院,不愿舍弃她亲手挖掘的南唐二陵,不能抛弃她的“锄头考古”,所以留在祖国大陆,筚路蓝缕开创新中国文博事业。上世纪六十年代,当“紧箍”的风向标出现后,她面临一些无法割舍的非议,也纠结于难以言说的身世,更无法预测个体和事业的前景,心灵终结演绎,心绪止于希望,身体便如走肉行尸,那几年,她明显消瘦,目光呆滞。心如死灰,对活着已了无生趣。生命的亮色,功业的底色,她找不到了。所以,她选择清清静静地走上高耸入云的灵谷塔,站在第七层的廊道,心头倏然掠过一切因果,之后纵身赴死,留下身后诸多伤悲事,让人评说,让人处置。表哥陈寅恪悲恸痛惜,写了悼亡诗:“高才短命人谁惜,白璧青蝇事可嗟”。昭燏出生时,算命先生说孩子命中缺火。于是,家中长辈为其取名“燏”,既上“火”,也读“玉”,男性的刚烈火爆,女人的玉洁冰清,她都因名而兼具。如今川流不息的游客,走进南博,还记得这位考古女杰么?馆内深藏的文物,还记得与你们的“老管家”曾经相会的际遇么?依旧高傲的灵谷塔,还记得当年风吹落的那片无辜的叶子么?   还有一篇是《四合院咏叹》,我视南京原总统府为“四合院”,里面杂烩着近代中国的“佛跳墙”,太平天国天王府,清代两江总督府,民国总统府,都在大院子里此起彼伏,各享神通。生生灭灭,起起落落,你来我往,最终定格为历史博物馆,唯有如此,才可止住纷争,成就正果。   袁送荣著《富厚堂的心灵》书影   《富厚堂的心灵》出版后,影响算是深远,业内和坊间评价较高。专业层次的人读得来,普罗大众读得懂。唐浩明老师说此书是研究曾国藩的“开胃菜”“好调料”。这次我带来几本,首先送给魏诗煌老师,他那天专程来到我住的宾馆,我赠他以书籍,请他读读他的母亲和他自己,审视我的视角是否符合实际,画像是否精准,力求以此告慰广宁老人。魏老师则回赠一幅我梦寐以求的金陵猫,以及“新牡丹”,猫是熟悉的猫,猫眼神气,猫姿亭亭,猫情万种。牡丹却非平常物,透露出他新的创作方向,他用一句话经典概括:心会动的牡丹。   魏诗煌画的猫 作者供图   再一天晚上,曾昭燏的侄孙曾宁先生来访,他和我说及姑奶奶多时多事,一时唏嘘不已,哽咽落泪。时隔几十年,他还能清晰忆起,当年姑奶奶牵着他的小手,到南博院上班。那时的他,和那时的她,有着饱含幸福与惬意的美好时光。南博院里古老宁远的历史遗留里,记录着祖孙俩纵意的笑声,快意的语声,蓄满时代光明,饱含++真情。好景不长,曾宁十岁时,听到了姑奶奶跳塔去世的噩耗,尔后至今,他内心的阴影总是挥之不去,对奶奶的追忆,不是在南博院外的大梧桐下,就是静待时空的心树中。我送了书给他,并翻到曾昭燏的那些文字,他的手突然颤抖了一下,是不是书中曾昭燏三个字和关于她的诗情人意,形成强大电流穿击了他内循环多年的脆弱亲情。曾宁回赠我一幅他写的书法作品,诗文是曾国藩孙女心杏老人曾广珊所创,曾昭燏喊她堂姑母,曾宁则称她为堂姑曾祖母。我认真阅读,他着力诠释。   两位曾氏后裔与我聊完前情之后,都会感慨后来,均显现无比的焦虑和担忧。叹口气把头摇:“一代一代走过来,曾家后裔越来越难走到一块了,亲情流逝,情怀变淡,难以为续。而研究曾国藩的人,老一代垂垂老矣,中生代尚未起势,新生代众里难寻。袁老师,你们要踔厉壮志,继往开来才好啊!”我明白他们的意思,认同这个现实,但我真切地告诉他们,请把心放到肚子里,江山代有人才,“曾研”不会断流止盈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涵盖文化复兴,文明复兴。文以载道,道以人传,过去曾国藩立志中兴如此做,而今我们励志复兴更会如此做。诸多后俊都庄重表达:“一生事文正,一起向未来。”   南京 网络图   (二)短命都城长命锁   因历史牵依和运势造化,南京总以“闪电式都城”示现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王朝,极多重要人物事件会在这里烽火神会。   我无法穿越到列朝列代,着当朝盛装,走朝野江湖,查看镜中光影,把玩变幻之术。但穿行在南京博物院的坛坛罐罐、枝枝蔓蔓中,我用一天的时间,可换得对千年南京的切肤感悟。   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。   争霸夺位的大幕总在这富庶之地枢纽之塞拉开,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也依托长江掺杂搅拌。   吴主孙权公元229年鄂州建国,迅疾定都南京,改秣陵为建业,由此摁下南京建都“快进键”。50年后,“不肖子孙”孙皓在“王濬楼船下益州,金陵王气黯然收”中,以吴地为“伴手礼”归顺西晋。司马炎改建业为建邺,“业”字加“耳”,似为拎着孙氏耳朵,戏谑玩弄,霸气侧漏。   国祚51年后,西晋被“引进来”和“混进来”的胡人杀戮洗劫,“五胡乱华”,逼迫中原文明“衣冠南渡”“文明南向”。司马睿承继皇脉文运,在南京建立东晋,时名建康。东晋国运130年后,晋恭帝被宋公刘裕“灭灯”,自此,南朝四国开启内讧的“混浊”模式,走马灯似的更换南京城头的大王旗。刘宋在南京享国59年。萧道成煽风点火,传唱谶歌:“金刀利刃齐刈之”,意即“齐”将取代“宋”,迫使宋顺帝刘准禅位,萧在南京建立齐。短短23年后,雍州刺史萧衍威逼齐和帝禅位,自己南京称帝,立国号梁。萧梁世寿55年后,陈霸先废梁帝,在南京自立陈国。   32年后,隋杨广灭陈。“膏粱子弟”后主陈叔宝,荒废朝政,耽于酒色,醉心诗文,贪恋乐谱。国家岌岌可危时,他却目空一切,笑对侍从曰:“齐兵三来,周师再至,无不摧败而去,彼何为者耶?”奸臣孔范自信人生三百年,傲娇禀报后主:“长江天堑,古以为限,隔断南北,今日隋军,岂能飞渡?”这与1360多年后蒋介石汤恩伯师徒大言不惭:“有长江天堑助我,中共休想过江”如出一辙。“丽宇芳林对高阁,新妆艳质本倾城”,陈后主留恋南京的富丽堂皇,淫梦嫔妃的倾城倾国,留下一系列亡国之音。五代十国时,李昪在南京建立南唐,国存38年后,宋军破城,后主李煜奉表投降,南唐遂亡。   王位击鼓传花,子子孙孙。每到“末班车”,总会产生智商不高情商高、治国无能亡国能的“千金纨绔”。   南京城墙 网络图   陈叔宝陈后主逊位不孤单,末途有“知音”。同是“文艺青年”“败国君王”的李煜李后主,和叔宝一样,不通政治通音律,不懂治国懂吟唱。最终一句“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。祸从诗出,命因歌没,被宋皇赐酒毒死。   “宁愿醉死温柔乡,不慕武帝白云乡”。沉溺金粉幽居宫闱,乃治国大忌。历朝后主不知前主艰难,总在诗词歌赋、衣香鬓影和瑶台琼室中苟且偷安,最终用血泪愧疚生成亡国之恨。   历史潮起潮落,南京“朝”来“朝”往。经宋元两朝的冷漠与沉寂后,游方和尚朱元璋再次把南京拉到世界瞩目的都城位置,但离不开宿命,南京再一次成为短命都城,此地53年后,朱棣发动靖难之役,夺得侄儿皇位,迁都北京,自此“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”。南京在无比落寞中暗自神伤,虽礼数仍在,规制周全,毕竟人去城空。   永乐之后到清末,几百年间,南京卸下建都重负,喘息了好一阵子,可刚忘记打打杀杀的过往,运命重现江湖,太平天国风起云涌卷洗大半清朝,定都南京,可十年后城破国亡,辜负起义初心使命,让南京又一次背负短命都城的包袱。   千年教训得出宝贵经验,建都南京的想法应该打止了吧。还没完,走向共和后,南京成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三个月的“都城”,南京国民政府22年的“京畿”。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,打过长江去,建立新中国,南京才从这种旧时建都魔咒中解脱出来,解放开来。   卦师曰:“气乘风则散,界水则止”,滚滚长江水向东壮流去,不环绕不缠绕,去而无情。南京虽可利用长江之水旺财,却很难旺山旺向旺帝王。   可以肯定的是,公元1949年后,南京已清扫立都臆想,清除战乱桎梏,不再为此委重投艰。因为伟大的人民共和国一定千秋万代,南京作为长三角经济带大都会一定永续发展。   短命都城,长命都市。   党的坚强领导,人民当家作主,是这座新生都市的“长命锁”。   南京总统府 网络图   (三)目迷五色杂烩菜   南京成长历程复杂,陵谷变迁的物像,就是满眼的花式建筑。建筑不会说话不能直白表达,但它们的肃穆移迁,是对多元历史的最好引证。   心不归一,情难皈依。应天也好,顺天也好,承天也罢,都是归心的买卖。南京复杂的古建筑群落,体现的就是此心彼心的交换或转化。   在南京的酷暑里,找点南京建筑的复杂情愫,无需刻意,遍地都是。因为燥热,所以七窍生烟,任由渴求的灵魂在街子古镇里汹涌。   所谓总统府,光怪陆离。门面简单,也具网红性质,当年解放军横渡长江,上了岸来,直奔主题,勇插巷道,攀登上楼,在烽火中扔掉抹布一样焦糊缭乱的++++旗,粉碎其++++梦,稳稳插上鲜红的属于人民的旗帜,这幅图像从此开始,直到今天都是经典的“站起来”标志。如今来看,南京早已真正归心,一切纯澈,内外一致,红心红面红透整个天。但+++++愈合处,疤痕疙瘩难以根除。探身府内,各色时代所属风物总是提醒人们,建筑复杂,历史复杂,南京复杂,怎一个复杂了得。   总统府是个大杂烩,根牙磐错得令你难以剥茧抽丝。里面承载的时光,不能说兆载永劫,却也历日旷久。从南朝梁武帝开始,这个地盘便成为各类“诸侯”各色人等各个朝代的轮转“公器”。即便解放后,它不再“穿衣戴帽”“粉墨登场”,但依然以一个举世难得的历史博物馆的形象存在,影响深远。   明朝初年德侯和汉王,先后在此起居工读,侯与王在时空隧道里擦肩度过。而后,江宁织造、江南总督、两江总督,在此上岗上位,职权交替,利益交换,但门第依旧,只是添了些桐油和油彩异味。咸丰三年,太平军占领南京,改名天京,天国政权在此涵养,依托两江总督署修建天王府。同治三年,天京失守,太平军放火烧城,湘军也到处纵火,宝地上的一切琳琅化为乌有。“眼看他起朱楼,眼看他宴宾客,眼看他楼塌了”。火光冲天中,天王父子游荡的神灵,是否继续和曾国藩兄弟用仇恨盯着仇恨,以痛斥对付痛斥,拿笔墨贬谪笔墨。   冲天一怒,付之一炬,改换门庭,粉饰沧桑,是这座浩大宅院的纲常。同治九年曾国藩又在天王府遗址上重建两江总督署,这种轮回是时势撺掇而成。之后,民国临时政府、江苏都督府、江苏督军署、江苏将军府、江苏督办公署、副总统府、宣抚使署、五省联军总司令部、直鲁联军联合办事处都在这里粉墨登场,抛头露面。再之后,南京国民政府、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权中华民国维新政府、汪伪政权、蒋介石总统府,都在此指手画脚。南京解放后,总统府成为普通机关办公场所。到了今天,永久性成为中国近代史博物馆,这才让这座极具复杂性的庞大建筑群正式成为历史的见证者,而不再是历史的制造者。   清钱谦益说,杂虏横戈倒载斜,依然南斗是中华。金银旧识秦淮气,云汉新通博望槎。   南京夫子庙步行街古建筑 夏淼 摄   (四)砖瓦结构钢筋梦   要认真审视南京的都城派头,就必然要触摸其层出不穷的历史“砖瓦”。古都是砖瓦结构,看似坚固,却到了时候就被摧毁。都是在巨大石基基础上,用砖瓦垒起各自王朝,然后又被新的朝代摧枯拉朽,再用新的砖瓦构建新的朝廷。   无论如何更迭,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四神,灵物、人物、动物、植物四物,在南京的砖瓦故事里自始至终处于忙碌状态,千百年不曾稍息。   砖瓦易碎,政权难久。分分合合,打打杀杀。砖瓦次次在这片复杂而苦难的土地上,被能工巧匠堆砌为富丽堂皇的宫阙,又被炮火和兵锋推倒成为一片瓦砾。   除了建都立朝,南京还是佛法兴盛,弥陀盛行的绝佳地方。南朝四百八十寺,大多从此开始。梁武帝硬是把自己比成古印度阿育王,痴迷佛家,专著弘法。古鸡鸣寺开启南京最早建寺模式,一旦发生,便无行止。佛陀弟子和修行精舍遍布金陵,“如是我闻”的传经布道,声闻全域。砖瓦的作用进一步彰显,制作砖瓦的作业面由此全线推开。然而,佛法常在,佛寺却累于兵戎和烛火,总在不久的将来化为梦幻泡影,只得等待时机,在复兴的祈祷中再次搬起砖瓦,在光大的期许下再次构建宏伟大殿,把佛菩萨请进来,让佛号震动信徒,赢取正等正觉的再次繁昌。   明《金陵梵刹志》载,大报恩寺“琳宫栉比,名胜所萃,而规摹宏壮,罕与此俪”。特别是寺庙中心的琉璃宝塔,“至浮图之胜,高百余文,直插霄汉,五色琉璃,合成顶冠,以黄金宝珠,照耀云日。海外蛮夷、重译至者,百有余国,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,谓四大部洲所无也。”   琉璃塔是成祖朱棣为报答父亲朱元璋与母后马氏“罔极之恩”所建,我总觉得有祈求父母谅解其窃取侄儿大位的负荆请罪之感觉。此塔高80米,九层八面,周长百米。工程耗时近20年,使用的匠人和军工达10万人,耗资248.5万两银子。被称为“天下第一塔”,是“中国之大古董,永乐之大窑器”。   康熙登塔作诗云:“涌地千寻起,摩霄九级悬,琉璃垂法相,翡翠结香烟。缔造人功巧,流传世代迁。旷然弥远望,万象拱诸天”。乾隆则逐层题写匾额。   安徒生的《天国花园》中,一位叫东风的少年,穿了一套中国人的衣裳,告诉他的风妈妈:“我刚从中国来。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,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!”   安徒生通过风妈妈四个儿子的叙述,描绘了世界各地的旖旎风光和独特景物,其中的瓷塔即指遥远东方的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。   令人痛心的是,这一旷世杰作毁于太平天国的“天京内讧”。1856年,北王韦昌辉担心翼王石达开占领城外琉璃塔,架炮攻击城内,于是派兵一面在塔下挖地道引爆++,一面用火炮直接轰击塔身,最终使千年难遇的琉璃塔化作烟尘瓦砾,大报恩寺的其他建筑也在大火中永生,余留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顿足捶胸,世界文化遗产从此烟消云散。   多少这样的砖瓦故事在这里上演,再精妙绝伦的殊胜境界,总会在无知无畏的刀光剑影和火光冲天中消弭。   旧的砖瓦不复使用,所以在南京的犄角旮旯,都可以挖到这样的瓦砾。   重建的琉璃塔 网络图  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原址上新建了一个钢架结构的玻璃塔,虽然依旧悬浮高耸,也算云日同光,但与老主相比,无法企及。此塔的基座全由琉璃瓦碎片贴满,竟也独具一格,瓦砾如血块般直逼人心,促使来者不忘前事,开启新生。   明孝陵的城墙扶手贴的是琉璃碎片,阶梯地面“种”的是青瓦碎片。但凡有点作用,南京人都不会抛弃这些历史碎片,会让他们贴紧勿忘在莒的本性。   我住在熙南里宽渡酒店四楼。房间前有个苏式小园林。无意浏览残红剩紫、绿叶青枝、金翠楼台、蜂旋蝶舞、嫩荷青钿的江南微景,眼睛锁住的是金陵瓦片的元素,招牌、影壁、隔断都由瓦片构成,仿佛是把黛瓦粉墙请进室内。   一处白墙的正中,褐色小框粘住一些墨点,青涩,青色,椭圆的,排列规整,横数九片,竖数七片,都是浑身带着云波或者吉祥图案的老年代碎瓦片,刻磨而成,贴在画框里,死寂的哑巴瓦片,顿时活成鲜明的代言,六十三个瓦片就如六十三张大嘴,喷薄着对金陵历史的认知和倾诉。组合体的下面,有一排连绵的楷体黑字,我凑近细细品读,是北宋陈与义的《焚香》:   明窗延静书,默坐消尘缘。即将无限意,寓此一炷烟。   当时戒定慧,妙供均人天。我岂不清友,于今心醒然。   炉香袅孤碧,云缕霏数千。悠然凌空去,缥缈随风还。   世事有过现,熏性无变迁。应是水中月,波定还自圆。   问服务员为啥让瓦片腐朽变神奇,并以焚香作为注解。女孩自然不懂,摇摇手说:江南文雅多,我们不好说。   或许店主无意,或许只是凑合,但在自然妙有之江南,这样的搭配无理胜有理,无言是箴言。世事浮华,历史苦痛,让一无用处的瓦片与袅袅清香、依依清玄相伴,作壁上观,悠然凌空,看历史还来又复去。   南京的断砖碎瓦,不做建材,便为文字。做过建材,就是历史。   点点滴滴的残损碎片,就如六朝碎念心事,满地都是,冷不丁发现后,捡拾起来,都是历史的代言,组合在一起,不经意成了完整的意象。   砖瓦是个技术活,一个都城需要海量的砖瓦。外地运来,不如自己制造。朱洪武是个有心人,他在南京设置十八坊,吃喝拉撒玩,砖瓦建材料,都在这十八个作坊中。不是一般的小店小铺,而是钦定的豪华配置。   火瓦巷 网络图   因为砖瓦,我特意去了趟火瓦巷。   巷在秦淮区太平南路中段西侧。明洪武在此设立烧瓦坊,以“火瓦”二字得巷名。还有个小火瓦巷,在太平南路西侧。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,这里是活跃的红色基地,中共地下组织的“黄金地段”。小小街巷,记载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足迹,承载“南京芯”的鲜红本色。   尽管这里生产线完备,凿石,制砖,烧瓦,样样俱全,但只要是砖瓦结构的历史,总会被烧掉和击倒,日本鬼子南京大屠杀,我们知道杀戮同胞三十万,而摧我砖瓦故事多少,毁我历史文化多少,应该还没有精准统计过。   故此,走进新时代的国人,务必警惕砖瓦结构带来的可能破坏性,当用钢铁这种坚硬型材,用钢铁般坚定意志,永远铸起不倒的新南京,新长城,新中国。   南京总统府:清两江总督署史料展 李婉清扬 摄   (五)找你千遍不厌倦   访问南京一周,大多数时间用在找寻老乡曾国藩的遗迹或者存在感。   南京对曾国藩命运至关重要,曾国藩对晚清命运至关重要。曾国藩在南京的勇猛精进,为晚清苟延残喘捞得救命稻草。   天京血腥之战,曾国藩手握“遥控器”,远程指挥三弟国荃和满弟国葆,以铁桶箍身的臂力和霸得蛮耐得烦不怕死的湘军精神,上演“民兵营长”与“民办教师”比武问道的世纪大剧。   “十年壮丽天王府,化作荒庄野鸽飞。”仗打得异常惨烈,对洪秀全和他的国而言,“教”没了,殿没了,“国”没了,财没了,人也没了,老天王幼天王先后了了。对曾国藩和他的湘军而言,以满弟曾国葆染疾去世,众多将士血洒疆场换得卫道成功,赢得清廷存续。曾国藩作为文人统帅,士子报国之心更比一般武将来得强烈。践行横渠四句,是他的使命,也会是宿命。大乱之后得以大治,曾国藩这些书生们面对废墟,发起宏愿,要使今日之焦土,变为来日之盛景。   曾国藩前后两次担任两江总督12年,是两江总督在任时间最长的。他从无到有,由小到大,触底反弹,用心用情经略这块物华天宝之地。事实上,重建秩序的进展是一天一个样,一年一大样,几年大变样。掩埋了尸骨残魂和撕裂的仇恨之后,江南大地逐步花开有声,绿意雅致,斯文再构,百业兴旺。已是老眼昏花、生命脆弱的曾文正,着实欣慰不已。按常理来说,两江军民应该对他有深刻记忆才是,即便到了今天。   可想不到的是,他花血本夺回和经营的两江,特别是总督府治所在地南京,这里的普通人群对他已基本上不认识难认同。   两江总督府陈列 网络图   在城市的本色记忆中,能让纯粹的老南京难以忘怀的,是“多少楼台烟雨中”的“南朝四百八十寺”,是“十八般武艺”精湛高强的“敕造”金陵十八坊,是颜值爆表、视死如归的“金陵十三钗”,是惊世骇俗,痛彻心扉的日军南京大屠杀,是承载六朝古都繁浩时空的历史担当,而对于驰骋两江大地的曾国藩,却有些选择性失忆,亦或因为茫然若失总不愿提及。   我在南京的总统府、秦淮河、夫子庙、江南贡院等地探寻曾氏的军政足迹、文武气息和书生味道。   遗留的迹象确乎很少,浩如烟海的堆陈中他已不是主角。在总督府“惠洽两江”的匾额下,有关于他的简要说明,有儿子曾纪泽用容闳的相机为他拍摄的老气横秋的照片,有介绍他的妻儿在后院织布劳作的手绘图,这些无非告知大家,他来过他来过。   桐音馆 作者供图   在府外桐音馆里,有他和朋友的雕塑,说他经常在闲时与友来此动棋鏖战,还很痴迷,以我的了解,他不太喜欢这口,一生诗书气自华,毕生的梦想在于攻坚克难,读书日记,哪有这等闲情逸致。桐音馆馆子不错,大正方明,馆外高枝攀附,日理万机之余,有此尤物,当然惬意。只怕曾国藩没有这个心思,战争之时往往雷霆万钧,平息之后,也是百废待兴,他是文人,道人,见不得富庶江南总是兵火交迫,希望在他的治下能回归殊胜美好,他特别在乎江南才子能报效朝廷,所以开设科考“直通车”,建造江南贡院,为国选才。他也非常在乎江南佳人能点亮萧条的金陵,所以重启并登录“秦淮人家”,打造金碧辉煌的秦淮河街。总之,战前战时战后,他都在殚精竭虑实现自己卫道治国佑民化人的构想。   同治皇帝亲笔书写的“勋高柱石” 作者供图   曲径通幽处,翠竹修长,隐隐绰绰。小亭静立在廊道尽头,竹簇依着亭,亭遮盖着碑。一块特制的大石碑,深深镌刻着同治皇帝亲笔书写的“勋高柱石”。帝王之字入石三分,曾国藩一生之文治武功都在字上呈现,几百年清王朝,这四个字官家只送给曾国藩,“勋高”两字别的功臣也得过,但“柱石”之喻仅此一家,别无分店。曾国藩老家双峰县荷叶镇富厚堂,正厅悬挂着这四个字的拓制木匾,让人仰头思敬。虽原件尚存,但令人费解的是,为何低调隐匿,不安放在登堂醒目处。   总督府是他办公居家的地方,都只有这些小物件,那么出了这个门,散走在南京每一个楼亭阁榭,房舍栋宇,还会有他的存在吗?贴心经营数载,南京有他的“一亩三分地”吗?   江南贡院内景 网络图   走进秦淮河畔的江南贡院,我起先以为还是十年前所看到的科举展览长廊,廊桥挂着一排排描述当年科举的古董和新知。这次再来,看到了天大的文章,浩大的盛彩。地下地上五层,新建了一个中国科举博物馆,从先秦时期开始萌生“考意”,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高考,上下越千年,纵横四海八荒,包罗万象,无所不在。   我一面欣慰着华夏的传世文明,一面寻宝般地查找曾国藩,可明明为江南文人书生倾尽所有谋求前途的他,很难找到踪迹,在贤德大儒的雕塑群中,没有他的一米六几像。只在一个角落最下方的图片中闻到他的一抹残香。当然,明远楼的小厅堂里介绍晚清中兴四大名臣,自然少不了他,毕竟他在那个时代不可或缺。即将离开博物馆时,门口书架上放有唐浩明先生写的三部曲之《血祭》,虽然三书不全,但只要有了,也就稍稍心安。   无论是非曲直,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,重塑道统,鼎力中兴,致志选贤,开启洋务,图强国运,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,事功斐然,无负南京。 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一角 网络图   (六)承载苦难铸辉煌   “倚高闾以周眄兮,观秦门之将将。”   南京的困苦在于承载,南京的本事就是敢于承载。城里的红色宫墙白色花墙,都是血泪染就,粉妆成就。   但南京永远是祖国的南京,如今繁花锦簇,高楼鳞次,玄武湖的湖水格外清爽,鸡鸣寺的梵呗更加清越,秦淮河的游船使劲卖力,夫子庙的孔孟继世师表。   年轻的士司机神色严峻地对我说,南京不能再承载苦难,得铸造辉煌。新时代咱可不做苦逼南京人,要做幸福南京人。   在宁期间,台海有事。那个众所周知的关键晚上,我和全国人民一样,通宵未睡,等待一个震动寰宇的结果,结果是没有等到预想的结果,但我们得有大局观念,政治意识,国际视野,必须知道党和国家心中有数,胸有成竹。不是不打,只打七寸。   离开南京时,“拭目以待”已变成无需等待,东部战区台海演训,六把钳子死死钳制湾湾的命脉,万弹齐射,天女散花,满海遍洋,饱和绽放。   你若回家,这些就是欢迎你的“浏阳烟花”;你要“独独”,这些就是专属你的“夺命快递”。   回到湖南,一则二十来字的消息让我再度振奋: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在台岛周边组织远火射击和常导试射。   “不肖子孙”,欠打,该打,得打。用老家话来说,笤帚子底下出好人,打也要把你打回家来。   南京和台湾,都是华夏庄严之国土。   周眄之处,尽在掌握。   作者:袁送荣,中国作协会员,中国散文学会会员,湖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,湖南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,曾国藩研究会研究员。   天女散花梅派曲谱
发表评论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