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乐教师应实事求是地看待本职工作 | 争鸣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

  音乐老师需要什么条件   文 | 陈彦宏   近年来音乐教师行业内有一种新的声音,即音乐教师工作压力大。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压力,教师职业的工作压力也客观存在。但为什么音乐、美术教师给学生、家长甚至领导以清闲、轻松的职业印象,个别音乐教师却认为工作压力很大,甚至还能提出一些量化指标证明之呢?   有的音乐教师反映,全校的音乐课程都由一名或两名教师承担,课时数比其他课程的任课教师多;有的青年教师反映,带学生业余艺术团都属于额外工作,是层层加码;有的音乐教师综上所述称,课时数不比其他教师少,又要指导学生课外活动,工作压力当然大,甚至引起职业病。   事实是否如此呢?在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课中,任课教师被社会认为负有教书育人的深切责任。不管教师本人是否认真负责,课程都有三个方面的客观要求:一是考虑学生有没有听懂,如何让学生听懂;二是考虑学生处于什么层次,要将这一课程讲到什么层次;三是最重要的,要批改学生作业。即使是素质教育风气比较浓厚的经济发达地区,批改学生作业也是文化课教师的沉重负担。与此同时,文化课还常常面临“教改”,仅在近年,全国各地就面临根本性的新高考改革、接连不断的中考改革。音乐教师讲课,主观上既很少考虑听懂的问题,客观上又很难考虑层次的问题,还不用批改学生作业。在教育管理方面,由音乐教师担任班主任的现象也不多见。在这种情况下,个别音乐教师认为“工作压力大”,这在社会上实在不能服众,相反会损害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。   展现负责任的群体形象,并不是说将工作压力全部忽视,都去做拼命三郎,而是要实事求是地看待本职工作,做出工作成绩。首先要端正自身对工作的态度。现在考取事业编制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”,能考上不容易,但并不是考上了就可以“躺平”,一劳永逸。青年教师不应学社会上“老油条”的风气,更不能听信体制内工作全都“清闲”的人云亦云,自身要提高判断力。骨干教师应该发挥骨干作用,不能拿资历当功劳簿,明明自己入编确实相对容易,工作确实相对轻松,还要摆出“工作压力大”“职业病”的说辞。事实证明,音乐教师只有做出工作成绩,在学校里才有话语权,才有说服力,才有自身的形象和地位。卓有声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,几乎无不在指导学生业余艺术团上投入心血、做出成绩,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做成了一份事业。如果学校没有开展课外活动的条件,或者对指导艺术团确实提不起兴趣、缺乏能力,教师可以扎扎实实把每一堂课讲好,让学生们有所收获。凡是在学校毫无存在感的音乐老师,大多是把课程上成知名“水课”,学生在音乐课堂上随意放松,老师乐得不管,领导对此当然嗤之以鼻,由此展现出音乐教师个人的“躺平”形象。   长期以来,“专业、文化两不精”的现象,损害了艺术生的形象,也损害了音乐教师队伍的形象。音乐是专业性极强的艺术教育,如果拿文化课成绩去卡优秀的音乐学生,当然行不通。但师范类院校、综合性大学却必须讲求文化标准,不应成为艺术标准低、文化标准也低的高考捷径。这一现象必须改革,国家也正在大力改革。师范类院校、综合性大学的音乐专业应比其他专业更重视通识教育的培养,并在培养方案上予以体现。一方面,要使除音乐表演专业外的音乐相关专业学生掌握教育学基本原理;另一方面,要对所有音乐相关专业学生都有通识教育的明确要求,利用好大学的通识教育资源,不断提升学生在人文社会科学上的知识储备。只有在教的环节未雨绸缪,结合学的环节主动作为,才能根本扭转长期以来“专业、文化两不精”的现象。   【争鸣】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 本栏目欢迎读者投稿参与讨论:   yyzb1979@163.com   - THE END -   长按识别下方图片二维码   订阅音乐周报   音乐老师
发表评论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
相关文章